引子

三餐、通勤、解手

我们每天都有很多个碎片化时间供人消磨,常常的,我们将其丢给了抖音、B站、知乎、贴吧这样的平台,而他们被批判为“奶头乐”的声音一直存在。他们扼杀注意力,给人以空虚和上瘾,而作为娱乐至死的平台他们所给我们推送的内容大多并没有什么卵用,提到这点我才发现此前至少有聊聊个人实用主义重置大脑——平衡多巴胺(更新中)两篇文章聊过这个了,在此略过,然而当你决定减少浏览这些社交媒体的时候往往会发现不知道该干点什么了

放下手机仔细观察食物的色泽、通勤路上的景色、十分钟解决大便当然是从屏幕中抽离回归现实的一种方式,但似乎又实在无聊,这时基于开往等博客汇总站点的阅读便是很好的选择

为什么

在上述的平台上,内容创作者为完播率、点赞率服务,注定了他们的创作会考虑如何吸引观众的注意,这将导致其内容表达能引起观众注意却不是传递内容或知识的最佳形式

相比之下,没人会在个人博客上投放广告,博客创作者也不会指望从个人博客上获取利益,毕竟即使是为了发表猎奇观点哗众取宠也不会选择一个一天访问量可能不过两位数的地方。

于是博客创作的动机非常纯粹,或是为爱发电输出知识、或是生活的感悟需要记录,在这里你能看到即兴而起的诗人、能看到在年度总结中反思自己的攀登者、亦或是老油条分享生活的感悟,在普通平台为了留住用户,大数据几乎不会向你推送这些内容。他们有些不加修饰,从一般平台猛的切换过来也许读起来枯燥无味,但耐着性子品读却能从字里行间读出千里外的思绪,你真的能从中了解千百中生活、职业、兴趣爱好,学习他人亲身总结的经验。

此外,搭建博客的门槛和动机决定其创作者有一定的质量下限,整个博客环境都是积极向上的。

图文相比视频的优势

  • 视频信息密度太小,无法自己调整阅读段落,不利于知识的查阅。

  • 相比图文,视频是让别人把知识“喂”给自己,大脑容易陷入被动接受的思维停滞

  • 优质的视频内容创作者大多是成熟的全职商业团队,一定会有商业利益考量,什么样的内容、什么样的表达形式能留住观众他们就怎么做,这样的内容一定能看的很爽,但不一定能获得最好的知识,此外当我打开视频app的时候很大概率我会被首页的段子、游戏、小姐姐等内容勾走注意力。。。

博客的劣势

  • 质量参差不齐。别人我不知道,反正我自己写的观点很多过几个月在傻逼速率定理的驱使下自己都没眼看,毕竟写了没回报,除非是这些内容自己日后有用,否则其实作者也就图个当时敲字痛快,不会像有回报的创作者一样认真打磨校对。而这些低质内容都需要读者自己分辨和筛选

  • 看到过时经验的概率增加

  • 低回应率造成弃坑

  • 缺乏讨论社区和用户基数

  • 几乎不存在检索系统,刷到啥是啥

  • 读着不爽

这篇文章前后拖了十天才写完,期间有几天狠狠的摆烂,每天接受五小时以上短视频的侵略,回来写的时候明显感觉长文写作能力下降,脑子转不动了呜呜呜